我的考研记录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今年一战成功上岸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有许多感想,记录一下。或许可以当做人生重要节点的记录,也或许可以当做半个考研经验贴吧。


前话

  当年大一的时候刚进入大学,深夜睡前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跟室友谈未来。当时在谈到读研深造的时候,我还表示不想读研,觉得本科毕业后,3年的工作经验或许比研究生更有意义。谁想到当时不知曲中意,再识已是曲中人。到了大三,才发现目前严峻的就业情势和行业现状,虽然微电子/通信行业比所谓生化环材专业待遇好(事实也证明如此,后面会谈及我上个月找到的一份工作,年薪开了24w+),但是为了让自己学到更多知识,看看自己能不能潜心研究出一些科学成果,或许能为行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也为了避免以后的中年危机,同时还能落户上海,这些我也在上一篇文章 《我的奋斗观》谈过。综合一切考量,所以我选择就读研究生深造。

  大学前三年也没有以保研为目标过,所以参加的竞赛、科技活动都为之甚少。唯一花了心力就是大三的时候主持了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最后也顺利通过答辩结项了。所以对我来说就是个普通的211学生,没有很出众的地方。和班上发SCI的和参加各种科技活动的同学是无法比的,自然也是不可能保研的。所以到了大三上学期,也就是二〇年底,就要开始准备计划考研了。

  考研第一件事得先从择校开始。


择校

  择校几乎是考研人的第一件事,因为考研不像高考,全省一套卷,先考取分数,再填报平行志愿,逐个投档,最后等待录取。所以高考可以“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而且没有复试面试,最后总会有学上。考得好的去985211,一般的去普通本科,捡漏和扎堆的可能一般不大。

  而考研不一样,在最开始报名(通常是9月)的时候,就得确定报考的学院/研究所及其专业,只允许报一个。因为不同的学校专业课卷子不一样,一个学校不同专业的专业课卷子也不一样,所以也就不存在“全国卷”这个概念。只是说数学、英语和政治是教育部统一出的,但是数学和英语也分一卷和二卷,难度不一样,具体考哪套也得按照学校要求。

  因为志愿只允许报一个,而且存在复试和面试,所以有很大可能捡漏/扎堆,也有可能高分被刷。有同学将近400的高分考不上211,有同学300分考上985,“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在考研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择校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早在二〇年十一的时候,班主任就跟我们说,想考研的同学可以开始计划择校了。我的选择范围很小,能落户上海的高校就行,其中包括全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几乎都是985)及在沪中科院各研究所。然后我还想在上海读书,离家人近一点。当时我也不了解研究所,所以最开始我就在上海的985里选择,其中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交大我自认为竞争力不够,所以没有考虑。复旦有考虑,但是因为复旦的微电子专硕学费3年8万,有点贵,而且没有住宿,虽然是名校光环,但是不想给家里带来太大负担,所以不是优先考虑高校。至于华东师范大学,因为我本科就是师范大学,不太想再去一个师范大学,就不优先考虑。所以最后的选择就是考同济!

  一直到2021年七月份都是如此。

  然而七月偶然在知乎上刷到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考研经验贴,发现了中科院这个另一种选择。毕业发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综合实力仅次于清北,而且微系统所在上海的认可度跟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近。而且所里的老师水平都很高,想跟着老师们多学点知识,所以我最后把同济大学换成了微系统所。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研究所我能让自己潜下心搞科研,没有高校那么多社团活动学院活动,大学也算是玩了4年,我该潜心做一点事。


备考

  七月份之前我没复习过专业课,一直在学习数学和英语,所以同济换到微系统所对我专业课的备考没有影响。我考的是数学二与英语一,数学二比数学一少学概率论,高等数学部分也少考几节知识,压力稍微小一点。

  数学部分,因为大一学的高等数学都忘得差不多,所以打算从基础开始复习。我去年3月份开始跟着汤家凤老师学习高数基础,一章一章做笔记,然后刷汤老师的1800题的入门部分。不得不说,在汤老师这刷的大量题给我后面强化数学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学完汤老师的基础课后,开始学习武忠祥老师的强化课程。武老师真是宝藏老师,如果有人让我推荐考研数学辅导老师,我首推武忠祥老师。武老师循循善诱,重视基础,讲课有层次感,对我的数学思想影响很大。真题用的是李永乐老师团队的,最后考前也写了李林老师的预测四套卷和六套卷。

  英语方面在暑假之前都是在背单词,词汇书是新东方的《恋练有词》。词汇量是英语提高的基础,从小学就一直如此。直到暑假开始着手写真题,并边学习语法知识。真题用的是鼎鼎大名的张剑黄皮书,不得不说解析很详细,英语的真题实在是太重要了。此外还有人推荐《考研真相》,听说也很好用,本人没试过。

  政治是跟着徐涛老师把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毛中特及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的知识都过了一遍,做了一本笔记,并且同时每学完一讲就在肖秀荣的《1000题》上把对应的选择题做完。到了11月份入手了一本腿姐陆寓丰的《冲刺背诵笔记》对之前学过的所有政治概念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和大复习。最后政治大题是在12月份背诵肖秀荣老师的《肖4》预测卷,虽然今年押题只押到了30%。

  最后就是专业课:856数字电路,也就是所有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都在本科会学的专业骨干课程数字电路基础和模拟电路基础,所谓的数电模电。好在这两门课,我在本科期间都有好好学过,所以本身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对于模电,我最开始是在Bilibili上跟着上交的郑益慧老师学习模电基础。郑老师讲解风趣幽默,很容易让人把枯燥的模电概念转化为有趣的知识。此外,还用清华大学的华成英老师的课作为补充,华老师的课更加详细具体。数电方面,因为比模电要简单易懂,所以我前半本书是跟着清华王红老师作为入门,后半本书是靠自己看书,然后做笔记,一页一页啃下来,最后笔记本也记了满满一本,有趣的是学完后刚好用完笔记本最后一页纸。模电和数电两本书都是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者分别为童诗白老师和阎石老师。在每次学完一章之后,我都会把这一章的课后习题做完,并和辅导书对答案,弄懂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11月份开始两天一套真题卷,用的是元宝思维整理的卷子,应该是市面上做的最好的。因为每一年中科院命题风格差距很大,所以真题相对其他科目的参考意义稍小,就当做练习册练习。


复试

  2月21日查分系统开启,发现自己考的并不是很理想,能进复试,但是在录取的边缘徘徊。当时的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可以说那之后是我过的最黑暗的一个礼拜,因为没有受到如此挫折。那段时间几乎一天给父母打个电话,父母也一直很支持我的一切想法,我很感谢那段时间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对我的安慰和关心。后来经过我一个礼拜的心理建设,我慢慢接受了这个情况。对我个人来说,我是很忌讳二战的,因为考研的变量太大,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上岸。如果第二次考还没有成功录取的话,不仅损失一年青春时光,还会失去应届生身份的风险。

  所以在从二月底到三月底,这一个月之间,我一边焦虑未来,一边准备复试,一边找工作。那一个月,我了解了如何申请香港的硕士,给很多公司投了简历,最后也拿到了一个上海芯片设计公司开出年薪将近25万的offer。尽管对于一个本科生已经很好了,但是我觉得这辈子一定要去读个硕士。如果不能顺利的考上国内的研究生,我就先工作,然后再去申请英港的硕士或者去读国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录取

  果然,努力就会有回报。在三月底的复试上,我从容不惊,跟老师有条理地回答问题,并且讲述了我的科研经历。我觉得当时的复试效果很好,但是也并不能保证自己能录取。但是无论如何,我尽力了。没想到结果出的很快,复试当天晚上结果就出来了,我很幸运的出现在了录取名单里,当然,扩招也是一方面的原因。所以考研中,努力和幸运,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当天晚上,我还在看导师信息准备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时,一位做网络安全的导师主动联系我。我也特别感谢房老师对我的肯定,在之后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多知识,投身科研,不辜负您的期望。


后记

  就这样,从最开始的迷茫到中间努力准备初试,到初试结果不理想,然后复试好好准备,最终成功上岸,曲折坎坷。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总归结果是好的。我也准备解约掉已经找到的工作,对HR说一声抱歉,我也不用再考虑是否要出国念书和MBA要花多少钱。

  我最感谢的就是我的父母,我父母对我做出的选择永远是全力支持。在我初试失利后,他们并没有责怪我,他们一直安慰我,让我向前看,向远处看。我哥也一直安慰我,帮我分析历年情况,让我安心复习复试。我找工作他们也支持我,我计划申请留学他们也没说什么。我知道我考上研我父母或许比我自己还高兴,我起码没有辜负你们的期待。

  我也特别感谢我的班主任刘老师,他在我心情最低落的时候告诫我,我只要进了复试,我就是还有机会录取,不能当炮灰。他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复试的经验和技巧,让我再去把大学做的项目和目前在手上做的毕业设计搞懂并融会贯通。并且在复试前一个礼拜,他还让我去他办公室进行一遍模拟面试,看一看各方面准备的情况如何。可以说,如果不是刘老师帮助我,或许最后的结果还说不定会怎么样。

  2021年,教会了我很多。在这一年,我知道了,努力不一定有回报;我也知道了,努力终将有回报。虽然考研可能就是人生中小小的分岔路的一个阶段,但是考研这段时光对我未来的科研和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也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时光,这段时光里,我在30多度顶着烈日去图书馆,也抵御过12月凌晨刺骨的寒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也不会忘记跟着我一起考研奋斗互相鼓励的同学朋友们,给我无限支持的家人们,传授经验的师兄师姐们,还有曾经在我本科路上给过我支持的老师们。


“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一遍去洗。等到了上考场的那一刻,灯亮了,你发现有的人忘加洗衣粉,有的人用的是洗衣机。但只要你认真地洗过了每一个地方,那件衣服一定可以光亮如新的,而你以后每次穿这件衣服时都会想起这段岁月。”